时间:2025-09-04
在食品、化工、农产品加工等多个领域,盘面烘干是一种常见且高效的干燥方式。它将物料均匀铺展在托盘或传送网带上,通过可控的热风循环系统进行干燥处理,特别适用于片状、颗粒状及膏状物料。与悬挂式、塔式烘干相比,盘面烘干的核心优势在于其能够实现物料干燥的高度均匀性与品质可控性,已成为现代化工农业生产的标配工艺。
盘面烘干的首要环节是物料的均匀铺展。物料在托盘或网带上的厚度、密度直接影响热风穿透的阻力与干燥效率。对于不同特性的物料,铺料方案需量身定制:
1.片状/叶状物料(如桑叶、蔬菜片):建议单层平铺,厚度不超过3厘米,避免重叠以保证气流畅通。
2.颗粒状物料(如谷物、饲料):铺料厚度可适当增加至5-10厘米,但需配合翻料或振动系统防止结块。
3.膏状/浆状物料(如酵素泥、植物提取物):需先涂布成薄层(通常0.5-2厘米),并通过预冷风形成表面结膜,防止粘连。
预处理还包括物料含水率的初步调整与形态整理,为后续热风作用提供一致性基础。
盘面烘干并非简单持续加热,而需基于物料的干燥特性曲线精准分阶段调控:
1.预热阶段(40-50℃):低温慢烘使物料整体升温,避免表面迅速脱水形成硬壳阻碍内部水分逸出,尤其对高糖、高淀粉物料至关重要。
2.恒速干燥阶段(55-70℃):物料表面水分快速蒸发,此阶段需加大送风量与排湿强度,保持烘干房内湿度处于40%-50%区间,防止湿热滞留导致物料变性。
3.降速干燥阶段(50-60℃):当物料含水率降至15%左右,需逐步降温减速,缓和干燥应力,避免因收缩不均导致变形、开裂等问题,同时减少热敏性成分(如挥发油、活性酶)的损失。
热风循环方式的设计同样决定干燥均匀性。采用水平送风与垂直穿透结合的多维气流组织,能够减少托盘不同位置的温差(理想状态下温差应≤±2℃),确保整批物料干燥终点一致。
现代盘面烘干设备已普遍集成PLC/物联网智能控制系统。操作者可依物料种类预设干燥曲线,系统实时监测各区间温度、湿度及物料水分变化,自动调节风机、阀门与加热单元,实现无人化精准作业。相较于传统烘房,该方式节能30%-50%,且因干燥时间缩短、品控稳定,综合效益显著提升。
上一篇:守护粮安:现代化稻谷烘干工艺解析
下一篇:没有了